每個行業的理論研究都有很多不同的派別,這些不同一的理論派別是由于其復雜性使然。會展行業也同樣如此,自從會展誕生以來就出現了很多流派的研究學者。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理論來影響行業,影響人們的會展意識觀。下面我們精心推出當今最為重要的會展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,讓你從不同的角度對會展進行解讀。
(1)event(事件)派
這一派別主要受Getz的影響,Getz把研究重點放在經過策劃的事件,他認為經過策劃的事件分為8種:文化慶典、文藝/娛樂事件、商貿(business/trade包括展覽會/展銷會、交易會、博覽會、會議、廣告促銷、募捐/籌資活動)、體育賽事、科教事件、休閑事件、政治事件、私人事件。從這八種類型可以看出,這是一種非常寬泛的事件型“會展”概念。這樣的定義認為,會議、展覽等無非都是一種“event”——一種經過策劃的“event”,所以,Getz用“event”來定義會展。
狹義event概念是節事(FSE;Festival & Special Event),節事的研究對象是節慶和特殊事件,節慶即在節日所組織的活動,“特殊事件經過事先策劃,往往能激發起人們強烈的慶祝期待”。這一概念衍生出來的節事管理、節事營銷等,在美國、德國有一定的支持度,各種節事活動也非常需要有節事理論來指導。
節事理論在中國也有一定的發展,研究節慶的學者、介紹節慶的書籍也越來越多,但節慶研究相對于會議和展覽研究來講還顯得有些滯后。
(2)展覽類派
國內大部分學者專著屬于這一類。他們不管是從“廣義會展(會議、展覽、活動)”還是“狹義會展”(會議、展覽)著眼,實際上闡述的僅僅只是或絕大部分是展覽的內容,因為“其中展覽業是會展的重要組成部分”。這一類學者認為會展分為會議、展覽或者會展分為會議、展覽、大型活動。研究邏輯一般是會展概要、會展經濟、會展行業、會展企業管理、會展具體細節管理等。
(3)會議派
這類學者中一部分認為會議是一個大概念,展覽會也是會議中的一種。這種國內專著或譯著雖然也叫會展管理,但其中絕大部分內容在闡述會議活動的管理,展覽會一般作為獨立的一章來闡述,認為展覽和展覽會是會議的一種。
另一部分直接以會議管理等為名,闡述如何進行會議的策劃與管理。
(4)會議展覽派
該類學者認為,會展包括會議和展覽,會議和展覽的理論和運作都不一樣,他們把會議和展覽視為同等重要的研究對象。
(5)會議展覽和活動派
該類學者把會展分成會議、展覽和活動三塊,只不過大型活動的研究內容還有待增加。還有的學者把會展分成會議、展覽和大型活動三塊內容來闡述。
(6)MICE派
這類學者主要從旅游學的角度來闡釋會展,很多譯著名稱是“會展及獎勵旅游”、“會獎旅游”、“會展旅游”、“會展”、“旅游會展”等等。MICE在西方是一個已經發育得比較成熟的市場,并已成長為一個規模巨大的專門產業(MICE industry)。國內的著作對MICE又有兩種觀點,一種是Meetings、Incentives、Conventions & Exhibitions;另一種是Meetings、Incentives、Conventions & Events。MICE是指包括各類專業會議、展覽會與博覽會、獎勵旅游、大型文化體育盛事等活動在內的綜合性旅游形式。當然,這兩種觀點都有各自的支持者。總之,MICE類理論體系很清晰,一般分商務會議、獎勵旅游、大會和展覽活動四塊來闡述。
參考資料: